针对芹菜蓟马虫害的防控,需结合农业、生物、物理及化学防治措施,形成综合防控体系。下面内容是具体防控策略及技术要点:
一、农业防控措施
轮作与土壤管理
避免与香菜、胡萝卜等伞形科蔬菜连作,建议与水稻、玉米、葱蒜类等作物轮作,减少土传病害和虫源基数。
夏季高温休耕期,采用高温闷棚消毒:深翻土壤后覆盖地膜,密闭棚室20-30天,利用高温(70℃以上)杀灭土壤中蓟马蛹及病原菌。
清洁田园与苗期管理
采收后及时清理残株、败叶,集中深埋或堆沤处理,减少田间虫源。
育苗前彻底清除育苗环境中的蓟马及卵,定植前进行净苗处理,降低虫口基数。
二、物理防控措施
防虫网阻隔
在棚室通风口、门窗处安装40-60目防虫网,阻断蓟马成虫迁入,必要时采用双层防虫网。
色板与信息素诱杀
悬挂蓝色诱虫板(每亩20-30张),或蓝板+蓟马信息素诱捕器,悬挂高度与植株生长点持平,诱杀成虫。
利用杀虫灯(鳞翅目害虫盛发期)和性诱捕器(针对甜菜夜蛾等)辅助防控。
三、生物防治措施
释放天敌
在蓟马发生初期,释放小花蝽(北方用东亚小花蝽,南方用南方小花蝽)或捕食螨(如斯氏钝绥螨),每亩释放量根据虫情调整,连续释放3-5次。
释放天敌前需用生物农药(如绿僵菌)压低虫口基数,施药7-10天后释放。
微生物农药
选用球孢白僵菌、绿僵菌或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制剂,傍晚施用效果更佳,避免与化学杀菌剂混用。
四、化学防治措施
药剂选择与施用
苗期灌根:定植前用内吸性药剂(如溴氰虫酰胺)喷淋苗床或灌根,预防幼苗受害。
生长期喷施:优先选用登记药剂,如乙基多杀菌素、多杀霉素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,注意轮换用药(如啶虫脒、噻虫嗪、吡虫啉等),避免抗药性。
施药时刻:蓟马活跃期为上午9点前(花期)或傍晚闭棚前,喷药需覆盖植株上下部及地面,确保药液渗透。
安全注意事项
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,采收前30天避免使用残留期长的药剂(如腐霉利)。
配合助剂进步药液展着性,增强防治效果。
五、综合管理要点
监测预警:定期悬挂蓝板监测虫口密度,结合植株检查(拍打法)及时调整防控措施。
环境调控:保护地芹菜保持白天温度15-20℃、湿度50%-60%,夜间不低于10℃,减少蓟马滋生环境。
通过上述措施协同应用,可有效控制蓟马危害,保障芹菜产量和质量。具体方案需根据当地虫情和抗药性调整,建议参考《2024年蔬菜蓟马绿色防控术方案》进一步优化。